我不喜歡逛街,但卻很喜歡走進書店。有時會懷疑,是不是因為飄進鼻子裡的書香。我從小很喜歡看書,但漸漸好像已找不到喜歡的文字。受不了通俗小說,又受不了太高深的文藝作品,同時也受不了蹩腳的譯本。英文和日文都只看原著。

因為封面上的韓字,所以拿起了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。《熔爐》兩個字映入眼簾,不假思索就抱了回家,用了不足四小時看完。雖然不是不愛哭,但看書很少會哭的我,看到最後還是忍不住哭了。

熔爐》是韓國作家孔泳枝在 2009 年的作品,而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是較早前在 2005 年的作品。大概因為《熔爐》令到孔泳枝而在台灣聲名大噪,所以台灣出版社在 2013 年1 月發行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中譯本。

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以兩個故事交織而成的 ─  藍色筆記是允秀殺人的故事,而另一個故事就是維貞和允秀因緣際會相遇的故事。維貞家境富裕、曾是名噪一時的女歌手、在法國留過學、現在當教授,骨子裡卻流著反叛的血液,三次自殺不遂,而允秀則是因殺害原本認識的女子,姦殺了她十七歲的女兒,接著又殺害了從市場買菜回來的女傭而成為死囚。

一個是求死不能,一個是求生不能。而事實上,允秀本來也沒有求生的念頭。

藍色筆記很能吸引讀者追看下去。我有好幾次因為太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,所以跳過另外那個故事,之後再回來看。而另外那個故事,則很能啟發思考。有時會停下來,想了一想,才繼續讀下去。

試舉例子。「人不該隨便說死,因為『生命』這兩字的含義是『叫人活下去的令』」我好像當頭捧喝!「生命」這兩字,我看過數不盡無數次,卻從來沒有用這個角度看。感激韓國人都是會用這兩個漢字「生命」(생명) ,而不是跟日本人一樣用「命」 (いのち)。 命令在潛意識,無論心裡有多想死的人,累的時候還是會睡著,還是會醒來;餓的時候,肚子還是會嗚叫;口渴的時候,還是要喝水。

當中還談到偽善,說到偽善者並不討厭。因為在行偽善時,至少大約知道什麼是善;當中有人甚至會識到,自己內在不如外在表現得那麼優秀。真正討厭的是偽惡者,做了壞事,卻還認為自己在某種程度上是善良的。這種人其實比偽善者更傲慢、更可憐。你不認同這很有道理嗎?

再說一段我很有共嗚的句子。談到總有人像相親似的,追根究柢探問別人的私生活:「結婚了嗎?」「為什麼還沒有結婚?」「現在做什麼樣的工作?」,維貞很想問問題的人,是否真的知道自己為什麼結婚、為什麼生小孩、人生為什麼走到這裡?我好想給作家拍手。

這是一本討論死刑的書。有人認為死刑是必須的,要去懲治窮兇極惡的罪犯,起阻嚇作用。只有這樣,受害者家屬才能得到救贖,才可以彰顯公義。但以暴易暴的方法,我們真的找到公義嗎?我們認為罪犯不應殺人,為什麼我們又去殺這個罪犯?憑什麼?因為真相?什麼是真相?當我們因為漠不關心所以不去探究、因為懶惰所以相信表面、因為偏見所以未審先判,所謂的真相究竟有多少是真實?有多少是因誤解而被歪曲?很多問題在我腦海盤旋。

想你》的中心思想是愛是所有痛苦的救贖,但在我看來,只是劇中角色的一個台辭,甚至可說是空談口號。但在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,我卻感受很深。愛的確是痛苦的救贖,而救贖不是善良的人的專利,就算是犯了錯的人,都值得擁有愛,從而得到救贖,才會真心為自己犯下的過錯而感到悔疚。

人,不是性本善,也不是性本惡。大抵每個人來到世上,心裡都住著天使和魔鬼。隨著我們經歷的事,如何看待事情,天使或者魔鬼就會分別長大。遇到快樂的事,心裡的天使就會長大;遇到不幸的事,埋怨上天,心裡的魔鬼就會長大;遇到不幸的事,一笑置之,汲取教訓,心裡的天使就會長大。每一個行動,我們會被心裡的天做和魔鬼左右決定,但最終下決定的還是自己。小說中提到允秀最喜歡《希臘羅馬神話》中奧瑞斯提斯的故事。這一段實在值得一讀再讀。

希望你沒有錯以為這本小說很說教,這是很大的誤會。只是我看了書,有感而發而已。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只是在故事,只不過跟《熔爐》一樣,會叫讀者感到無奈和心痛,但程度不及《熔爐》那麼沉重。

看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,腦海不時浮現《學校2013》正浩的樣子。

如果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會改編電視劇的話,那有多好。其實《我們的幸福時光》在2006 年改編成電影 (網上看)。我看了小說之後,急不及待找電影版看。但電影版改編得不好,因為篇幅問題,內容大幅刪剪了,而且不少角色演技也不好,所以感覺差很多。如果是電視劇,應該可以有更多細膩的心理描寫,處理得好的話,應該會是很出色的作品。

中譯本質素很不錯,不大有生硬的句子。讀起來不會有費勁的感覺。

如果你感興趣,看了書之後歡迎回來跟我討論啊!礙於不想透露太多書中情節,所以有不少感想都沒有詳細說呢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紫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