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認識的語言糸統〈即廣東話、普通話、英文,和日文〉之中,以廣東話的聲調最多,共有九聲 ─ 即陰平、陽平、陰上、陽上、陰去、陽去、陰入、中入、陽入。

看完這一句,沒有接觸過語言學的你,腦海仍然一片空白吧。

來,讓我教你如何分辨前六個聲調:「三碗細牛腩麵」

就是這樣簡單,第一聲就是「三」,第二聲就是「碗」,第三聲就是「細」,如此類推。

餘下三個入聲,分別就是以 [p],[t],和 [k] 結尾的字,舉例說:

[p]: 合 [hap],立 [laap]

[t]: 忽 [fat],失 [sat]

[k]: 格 [gaak],尺 [cek]

普通話則只有四個聲調,陰平、陽平、上聲、去聲。一般輕聲不列為聲調之一。

照辨煮碗: 「今年很熱」

少少題外話,大家明白為何香港人學普通話,總是三聲和四聲掌握不好嗎? 因為那兩個聲調在廣東話是沒有的。

廣東話和普通話均是 tonal languages,即每一個字原則上有特定的聲調。聲調不同,就會有不同的字。例如廣東話裡,西瓜的「西」字,不讀第一聲,而讀第二聲,就會變成「洗」瓜。

英文則是 intonation language,即雖然聲調不同,但字本身的意思不會不同。

例 如: This is my bear。VS Where is my bear? 中"bear" 的聲調不同,但不會變成另外一個意思的字。但不要混淆 intonation 和 stress。 說 record (verb) 和 record (noun) 不同,只是 stress 不同,前者的stress 在後面一個vowel (即"o"),後者的stress 在前面那個vowel (即"e")。這與 intonation 無關。

日文是介乎tonal language 與intonation language 之問。大份字都有特定的聲調,只有少部份因為不同聲調而變成另外一個意思的字。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箸(即筷子) 和橋的讀音都是 はし(ha-shi) 但是兩者的聲調是不同的。一個是前高後低,一個是前低後高,至於哪個是哪個,對不起,我不敢肯定。雖然箸我一直是讀前高後低,但不知道是否正確。過往學日文,沒有老師會認真教日文的聲調。只會在我們讀錯的時候,才會糾正。我們只好死記。所以我的聲調一直都搞不好。

本來打算要寫一篇比較認真的文章,但是越寫下去,只越覺自己班門弄斧。罷了,拋磚引玉,有錯誤的地方,請多多指教。

參考資料:

http://zh。wikipedia。org/wiki/%E7%B2%B5%E8%AA%9E

http://humanum。arts。cuhk。edu。hk/Lexis/Canton/

http://pth。linqi。org/gaishuo/shengdiao。html

http://en。wikipedia。org/wiki/Intonation_%28linguistics%29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紫熊 的頭像
    紫熊

    紫熊部屋

    紫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