回想十多年前下決心學日文時,當時應該沒有什麼人會對學韓文有興趣,所以未曾苦惱過應該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。但自從這幾年學了韓文後,就不時遇到「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好? 」或「學日文難,還是韓文難?」之類的問題。
我試從各方面主觀分析一下,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好?
「學日文難,還是韓文難?」
我反倒想問,怎樣去衡量學哪一種語言較難?先從比較科學的手法,從語言學的角度入手。
發音而言,如《日本語‧韓國語哪個較難?- 發音篇》所說,韓文比日文確實複雜得多。
語彙而言,有時候中文日文韓文的詞彙是相同,如「教科書」;有時候雖然日文韓文的詞彙看似是中文漢字,但意義不盡相同 (見《日本語與韓國語 - 相同詞彙》);有時候日文韓文會引入其他語言的詞彙,如「ドラマ」「드라마」來自英文的 "drama";當然,日文和韓文各自有本身的詞彙。
文法而言, 中文語句子結構,是主語 (subject) + 動詞(verb) + 賓語 (object),如「我吃飯。」;日文和韓文是主語 (subject) + 賓語 (object) + 動詞(verb),如「ご飯を食べる。」/「밥을 먹다.」。此外,日文韓文的助詞 (見《日本語‧韓國語哪個較難?- 文法篇 [1]》和動詞變化(見《日本語‧韓國語哪個較難?- 文法篇 [2]》) 亦很相似。但同樣日文韓文各自有本身的文法。究竟日文文法難,還是韓文文法難?我答不上,只能說各有各難。
「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好? 」
從語言學角度去分析哪個語言較難,從以決定去學哪種語言,捉錯用神。舉例說,你覺得英文難?還是日文難?發音以言,英文比起日文,甚至比起韓文還要難。見到 日文的「か」就直接讀 "ka";見到韓文的,要想到「ㄱ」讀 "k" 而「ㅏ」讀 "a",所以「가」拼讀起來就是"ka";但英文不是表音文字,所以見到同一組英文字,讀音不同,如"ch" 在 "church" 和 "character" 中的發音不同。語彙文法而言,英文可說是跟中文日文韓文截然不同。
但為何一般香港人的英文程度還尚算不賴?應該不用我多作解釋吧?學習語言的能力,隨著年齡增長而遞減。我們從小便開始接觸英文,(理應) 事半功倍;老來才學日文韓文,事倍功半。此外,香港有很好習英文的語言環境 ─ 學校要學英文,甚至有人會以英文比中文好為榮;工作大多時候要用英文,甚至忽然要改用中文寫作時,或會感到束手無策。
所以,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,主要視乎你本身對哪一種語言有興趣,接觸哪一種語言的機會比較多 (見《如何克服學外語的三分鐘熱度?》)。 是劇集也好,是電影也好,是歌曲也好,是漫畫也好,是小說也好,總得要抓著一個契機,才不會被隨學習而來的沮喪挫敗感打個落花流水。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 你,學外語要大量投資時間和心血,而且回報率很低。但也以過來人的身份告訴你,因為學了外語,所以看劇集電影時發明字幕沒譯得準、可以自己著手翻譯歌詞、 可以看原著漫畫小說,那種快樂是別人無法體會的。
「學日文,還是學韓文,會有更好前景? 」
看到不少日文韓文的課程,以前途無可限量為招徠。我在公司用不著日文韓文,也沒有轉職的打算,冷眼旁觀分析後,認為遠景未必如想像中美好。
學了外語,就可以當老師。規模較大的的日本語學校,通常香港人擔任初班教師,而日籍教師則負責高班;但規模較小的,則相反。簡單而言,就是大概只有半數教席 會聘請香港人。假設香港平均每年開設一百個課程,即約有五十個空缺。據說香港現大約有三萬人學習日語,如何突圍而出呢?當然曾留過學的,有絕對的優勢,因 為曾留學日本是不少日本語學校取綠教師的最低要求。但最大問題,不是找不到教席,而是即使能當上日本語老師,單靠這一份人工,可以過活嗎?以某校某課程為 例,160 小時學生要付的學費是 $8,150,假設一班有10 名學生,即每小時學費約為 $509,但學校要應付租金、廣告及行政費,六四拆帳應該很慷慨吧?換句話說,實際時薪只有$204。即使一星期任教六小時,月薪只有$4,869。此 外,收入與為了成為教師和留學而付出的相關費用,完全不成正比。
不當日本語教師。學了日語,不是可以做日資公司嗎?懂日語,的確可以增加競 爭能力,但不會讓你成為炙手可熱,公司爭相招攬的對象啊!如果你本身的資歷可以做採購助理,你只會在投考日資公司時,比其他不懂日語的競爭者有優勢,但不 會單純因為你懂日語而忽然可以做到行政總裁啊!況且,人力市場,有供未必有求。對前景憧憬無限而學外語,恐怕事與願違。
那麼,學外語,又或進修什麼增值課程,全是廢話嗎?
誰可以確保接受了教育,讀了大學就一定可以找到工作?同樣,沒有人可以擔保學了外語,進修了什麼增值課程,前途一定錦繡。面對茫然不知的未來,我們做到的,就 只有不斷裝備自己,並抱著即使最終沒有帶來什麼實質益處也不會輕言後悔抱怨。無論結果如何,在過程中,一定有所得著,沒有人能夠劫走的。
留言列表